1958年,为贯彻社会主义时期建设总路线,掀起全民大办工业热潮,安徽省除兴办了许多工业企业外,也把文教卫列入振兴目标。
1958年单凤彩入选安徽体育学院运动系(篮球),后成为省排球队队员。1960年前后他从县西关小学调入灵璧县体委。当时体委不是独立的,归属文教卫,贫穷使得群众不重视体育。训练场地就局限在南关大街东侧——灵璧中学西墙外。单凤彩一上任,带领大家平整土地,竖起简易篮球架,凑成东西两个篮球场,铁球架,黄土地。他走访学校,选拔体育苗子。两年下来,这样解放后灵璧县第一支正规篮球队创立了。
几年后,体委的几个专业队也相继成立——篮球队、武术队、田径队、排球队、乒乓球队等等。那时他是安徽省专业运动员兼灵壁县体校校长。单凤彩的体育项目广泛,他领导的乒乓球队,培养了沈艺芳、魏小军、周伟等地区冠军。
为了使灵璧体育成为省级标杆,他有了致力于建标准灯光球场的愿景。从1965年起,他拉赞助,要资金。缺钱是第一道坎,还要动员几户拆迁。他、陆伟和卓树生先动员球场北端的小黄和单书民家搬走,骑着东路起一道看台墙,北到谢广菊家院墙。地基是石头的,北边、西边修了6级土看台,东边修了6层土看台,没钱了。于是将就使吧。
谈到灯光球场建造,84高龄的单老泪眼汪汪,人们哪里知道单凤彩的辛酸与奉献。1971年李根书从怀远调来灵璧任灵璧县武装部长兼县委副书记,他积极支持建灯光球场,而原来要建灯光场地加看台,南北不够长,球场仅有30米,而单凤彩家就在南头,8口人蜗居在6小间土墙瓦顶里,这是他借来钱翻修的。建12层看台就得压他屋脊,对住户来说是不吉利的。李书记找到他,一提球场,老单明白了,于是老单动员家庭以大局为重,支援社会主义建设。于是靠他家屋北墙外砌起,到顶加6级。原屋改平顶,屋下还留住人,这一遇训练或比赛,屋里听来咕咚咕咚,鸡犬都不宁。
文革中他正受批斗,但领导知道他的工作热情,道德高尚,李书记指名叫老单负责球场建设,给他待遇就是配一辆三轮摩托卡----带斗摩托。球场建设也得到时任灵城镇书记潘长久支持,体委委员财政局副局长宋广生的助力。
从球场奠基算起,历时8年之久,一个边建边用,一边用一边修的灯光球场完美了,黄土地面,阶梯看台,看台下是狭窄的更衣室,40盏铁罩灯用钢丝穿连,南北高悬,夜里比赛如同白昼。
我那时刚上灵璧中学初中,球场就是我们玩的地方,照毕业照在这里,表演节目在这里,我看过国家少年队、青年队篮球赛,特别是国家母牛队来比赛,轰动全国。每到此时,灯光球场会变得人山人海,四周的看台被塞的满满当当。大家兴致盎然,从运动员出场口号“向某某队学习,向某某队致敬”,一直看到结束他们握手鞠躬再次高喊“友谊第一,比赛第二”。一个小县城能有国家级比赛,全国少有,我县体育示范也至少成了省级标杆。
讲个插曲,老单说,球场建好,大型比赛请领导观摩,一天李根书副书记来看赛,尿急,请方便,陪同人员说没厕所。找来老单训斥,老单说:“没钱盖,还欠工钱,都用灵中厕所,二来味道重,没下水道。”李书记说:“哪怎么行?找宋广生拨钱。”后来宋局长拨来5000元,建了厕所。后来邻居来闹,球员也找,味道重,影响生活,不久还是扒了,至今也没厕所。
球场建好后,老单又在西边建了5间简易乒乓球室,开了武术训练班,体操班。在隅顶南街区,电影院、文化馆、灯光球场是三大热闹场所,小孩逃学,谈恋爱必去这三个地方。
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这座体育场开始翻建,把三合土地面铺上了水泥,又修补了四周的预制板看台。水泥地面铺好,灯光球场开始出租旱冰鞋,租给了社会辟成溜冰场,高音喇叭不厌其烦地播放着三拍子的《溜冰圆舞曲》,流行歌曲,每天吸引着全县所有的时髦青年,他们那时以能唱歌,溜冰和跳舞为荣。
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,百废俱兴,其他城市捷足先登,经济迅猛发展,灵璧经济滞后,重大比赛转移了,灯光球场落寞了,他就像垂暮的老人留恋着自己的岁月。
今天,球场还在,北面的看台被住户扒了盖起来三间大院,西边的球场成了烧烤城。我在灵中教书,时常到球场溜达,想拾起童年的趣事,找回顽皮的灿烂笑容,重蹈儿时足迹。铁罩灯没了,破损的球架在季风里招摇,但我还时时能听到咚咚的拍球声,聒耳的哨音,争执的点评声,那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。
体委灯光球场是灵璧体育繁荣的见证,浸渍着先辈们的汗水,烙印着江淮儿女的拼搏精神,《灵璧体育志》写它一笔,它将永远铭记在灵璧人民的记忆里。